西樵山天湖工程竣工,是建国后南海县内第一宗蓄水工程。
樵北大围联围及其主要工程官山大闸同时动工。
官山供销社成立。
西樵丝织第一生产合作社在民乐成立,后来发展成丝织二厂和丝织三厂。
座落于太平的省属国营广东南海糖厂建成。12月24日,举行开机剪彩仪式和庆功大会。是年兴建官山电动排水站,建成县内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
西樵农林示范场成立。
中山大学地理系师生在西樵山发现古石器制造场遗址。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西樵山视察。
地方国营南海丝厂在西樵投产。
横跨官山涌的官山大桥(初称西樵大桥)建成通车,是南海县内首例公社自建地方公路大桥。
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审定公布“西樵山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农场兴建盘山公路。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西樵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摩崖石刻等文物。
在西樵山举行联席会议,专题讨论西樵山风景区的建设问题。《纪要》指出:要把西樵建设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风景区,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分区管理,采取开放政策,吸引各方面力量,加快西樵山建设的进程。6月25日,县委印发《建设西樵山风景区会议纪要》。中共南海县委、南海县人大常委会、南海县政府、南海县政协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民乐大桥建成通车。
中共南海县委、南海县政府决定成立西樵山旅游区建设委员会。
广东省、南海县博物馆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对西樵山滴水岩进行洞穴考古发掘,出土霏细岩石器材1000余件。发现洞壁保留采石痕迹,对东南坡牛过坑和蚺蛇岗进行对比性发掘,也获得一大批出土石器。
西樵山大酒店全面开业,西樵大桥通车、南海中学落成三项同时举行庆典。
西樵山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樵纺织品市场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
西樵山云泉仙馆交回南海县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管理。
新鸿高级墙地砖厂在联新破土动工,是西樵第一家墙地砖厂。
西樵文化中心投入使用。
南海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樵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总公司,负责全面开发西樵山。并确定西樵山的开发以旅游景点和房地产业为主。
西樵综合市场落成投入使用。
广东省长朱森林到西樵山视察。
西岸开发区挂牌成立。
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西樵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牌匾。
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主体工程赤松黄大仙石雕圣像落成,举行开光仪式。
西樵轻纺城投入使用。
樵桑联围丹灶荷村水闸堤段崩决。南海市受灾面积88.67平方公里。其中西樵区受灾面积28平方公里,受灾人口7万人。崇北、崇南、大岸、华夏、联新5个管理区全部和官山办事处及上金瓯、民乐、百东、西樵管理区部分受淹。受淹耕地31310亩,鱼塘10622亩,受淹房屋及店铺15000多间,工厂2000多家,其中陶瓷厂11间,54条生产线,丝织厂1200家,剑杆织机4030台。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落成剪彩。
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奠基。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批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陈启沅纪念馆正式向游客开放。刻馆坐落在简村绮亭陈公祠,经8年修葺,耗资100多万元。
西樵区南海丝厂举行广东省旅游定点单位挂牌仪式,把南海丝厂列为“南海一日游”的旅游景点。
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在西樵山举行。
西樵区举办“公益金百万行”活动。
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西樵为中国面料名镇。